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图片故事:最后的乡村接生婆(1/20)

    信息发布者:爱心大白菜
    2017-07-18 16:52:38    来源:光明图片   转载

    图片描述

    2015年11月10日,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,寒暑冬来,这个黄色的“接生箱”伴随着张同英走过了几十个春秋冬夏,满满的都是记忆,深深的都是情感。每一次出去接生归来,张同英都要精心的收拾一下接生箱,并对医疗器具进行消毒,放入新的绷带和产包还有脐带线。
        接生婆,中国民间育儿习俗。长久以来,被认为是中国农村三婆之一。多为本村或邻村有临床接生经验的老年妇女。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医疗条件与生育观念变更,最后一代中国乡村接生婆纷纷老去,成为绝唱。 
        解放后的六、七十年代,我国县区医卫部门对乡村赤脚医生陆续进行了短期业务培训,其中就包括如何科学、卫生、安全接生,并免费配送每位乡村赤脚医生(女性)工作服、手套、药箱等简单接生用具。 
        在文化卫生尚未普及、乡村里缺医少药的艰难年代,乡村赤脚医生负责起十里八村的接生任务,并在当时成为一种受人敬重的职业。她们的年龄普遍年轻,很多还是没出嫁的大姑娘。在那个艰苦的乡村行医生涯里,无论贫富,生孩子都是一件大事,尤其是头胎分娩,做丈夫和公婆的,心中既高兴又担忧,因为世间常说的“阴阳一张纸,生死一呼间”多用来比喻临盆分娩的女人。所以家长们都把接生婆视为送子的观世音,救命的活菩萨,她们也成为一个个小生命来到人世间的守护神。如今,很多乡村赤脚医生随着那个时代渐已老去,很多人因为没有转正,没有退休金和工龄补助。但是,她们曾经无悔过,她们也曾经年轻过,她们为了祖国乡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了青春乃至生命。 
        如今,伴随着她们的只有邻里相传的接生或者赤脚医生的工作往事,但记忆不会褪色,一个感恩的民族和社会也不会忘记她们的付出。当她们老去,成为了故事中的“接生婆”的时候,我们需要的是虔诚的敬仰和祝福。 
        1950年出生的张同英,是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任桥镇张韩村村民。婆家与媳家相隔一条沟,却连着一条心。29岁出嫁的张同英已经在当时的大队公社做赤脚医生12年,丈夫是村子里的一位小学老师,姓韩,在当时算是一位文化人。张家和韩家的结合,就像他们的村庄名字叫张韩村一样,巧合却又不失爱情。两人一生育两女一子,幸福美满! 
        1967年,刚刚中学毕业的张同英就报名学医,做起了赤脚医生。那时候,中学生的张同英算是学校里的积极活跃学生,要报名学习医学,也必须是共青团员才可以。张同英这些条件都具备,学习也很简单,就是跟着公社卫生室的一位年长的乡村医生学习。学习内容很宽泛,从感冒发热治疗到输液打针还有如何打预防针等,最主要是,张同英和当时参加赤脚医生培训的许多女孩子一样,都学习了如何接生。17岁的张同英这一学,就注定了这一生与婴儿分不开了,成了远名十里八乡的“接生婆”。 
        至2003年张同英离开乡村医生的工作岗位,36年的行医生涯里,她接生了近四百名孩子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